首页 > 组工动态 > 基层动态

铆足干劲再出发 奋力拼搏谱新篇

——平昌县聚焦重点发力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过硬

发布日期:2021-11-17 10:00文章来源:巴中日报浏览击量:

“十三五”以来的五年,是平昌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平昌县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十三五”圆满收官,为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平昌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奋斗凝结着心血,发展饱含着艰辛,成绩源自奉献。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平昌县抢抓机遇,乘势突破,奋力实现新跨越。
  党建引领开新局
  强化党性教育锤炼。扎实开展“庸懒散浮拖”、“中梗阻”等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工作作风漂浮、“四风”问题反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干部人才队伍选优配强。近五年,提拔重用基层一线干部712名,储备优秀年轻干部820名。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累计招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15名。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创新实施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抓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培养基层后备力量,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800余名,507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扎实开展“集体经济提升行动”,全县培育集体经济50万元示范村3个、10万元以上重点村22个。
  党建扶贫成效充分凸显。示范带动全县1.6万余名干部职工“沉下去、贴着帮”,择优选派第一书记412名、组建驻村工作队517个。在成效巩固上突出持续长效,创新推行“三带三创促三好”党建扶贫机制,全县1100多个基层党组织实行城乡结对共建。
  城乡基层治理推动有力。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建立小区民情关爱机制、村组民情直报员制度、城市社区“一站式”服务机制、农村聚居点“一长四员”管理制度等。抓实基层治理重点,大力实施“10+1”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0余个。
  亮点点击
  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味道分外浓——

  “生动”“深刻”一个都不少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正式举行,与会代表有多少人?代表全国好多名党员?”……
  每天晚上,平昌县老党员王鹏就会把妻子和儿子拉到一块,以抽问的方式一起学习党史。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你问我答,相互学习,显得其乐融融。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活”教材,平昌县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性、深刻性,红色味道分外浓。
  学习多样化 在深入学习中升华信仰
  “刘伯坚烈士,被毛泽东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他‘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革命精神,正激励着百万平昌儿女以昂扬的精神和奋斗姿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1月10日,刘伯坚纪念馆解说员向前来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游客们解说。
  平昌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建成了佛头山以刘伯坚纪念馆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园红色文化区、得胜山以烈士陵园为主的平昌县英烈纪念园。党史学习教育中,这些红色文化区成为了“活”教材。还依托县内红色资源,打造精品微党课《从入党誓词的前世今生看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创新“瞻仰馆园—聆听讲解—诵读家书—分享党课—集体宣誓”学习模式,先后开展党史学习现场教学600余场次。
  探索“支客司+”基层宣讲新模式,激发农村“支客司”潜能,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聚人气、焕朝气。
  聚焦办实事 在化解难题中改善民生
  “与乡镇撤并前相比,一样好办事。”8月24日,双鹿社区居民王冬梅在驷马镇双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了社保。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王冬梅和村民们顾虑重重,“双鹿乡撤并后,群众办事肯定不方便,现在看来,我们多虑了。”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平昌县共保留镇(街道)30个,增设1个街道办事处,撤并乡镇14个。驷马镇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璞介绍,“启用2号公章后,签章办理的事项一样具有法律效力。”
  平昌推行“一枚行政审批章管审批”,新设镇与被撤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使用审批专用章,实行编号管理,即“1号印章”“2号印章”“3号印章”管理制度,行使的政务服务职能、法律效力一律等同。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平昌深入基层、企业、市场调研,征集各类意见建议11个方面68条,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12类136项,办成各类实事万余件。
  奋楫开新局 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
  平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闭幕后,全县各级、各地、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
  大家纷纷表示,要准确把握党代会的内涵和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目标任务上来,加快建设“三县两地一门户”。
  在奋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平昌着力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聚焦市委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坚持“防风险、强信心、促转型、开新局”思路,努力做到在绿色发展上争先、在振兴发展上争先、在创新发展上争先、在开放发展上争先,组织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定发展信心、提振发展士气,苦干实干、坚韧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十四五”实现稳健开局。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变“物理合并”为“化学反应”
  “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情况后,镇党委书记亲自协调,孙女落户的事圆满得到解决。”7月16日,从平昌县驷马镇便民服务中心出来,陇山村村民李光亮满脸笑容。
  李光亮口中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平昌县为了解决其他窗口不能立即办的、不好办的“疑难杂症”而设置的。为认真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平昌县大胆创新,变“物理合并”为“化学反应”,释放出改革的红利。
  扩权赋能 优化便民服务体系
  7月16日,革新村村民刘洪来到驷马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卫生证、营业执照等手续,本以为要跑好几个部门盖章,没想到一枚印章就搞定了,省了不少时间。
  多项业务、一枚公章,如此便利的办事流程得益于平昌县在驷马镇试点推行的“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模式。作为县域副中心的驷马镇,也是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试点镇,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1+23+N”便民服务体系。建强“1”个便民服务中心,同时“23”个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室,配好“N”个便民服务代办员,进一步延伸了便民服务的触角。
  平昌县民政局局长苟国聪介绍,驷马镇搭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平台,把县级部门派驻(出)的“五队四所”与镇级执法力量整合,成立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真正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提高了服务管理效能。”
  整合资源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前两天新添了2头牛仔,养到明年开春就是1万好几的收入。”7月17日一早,家住得胜镇莲花村的李果将5头牛赶到山坡,他告诉笔者,他家原所在的三堡村整体合并入莲花村后,多年未接通的几百米断头路接通了,整合资源发展壮大了肉牛养殖产业。
  平昌县在村级建制调整后,结合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大胆探索,采取产业联动方式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合村”变成了“活村”,有效解决了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产业规模小、竞相发展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同莲花村的情形一样,两项改革中,得胜镇原四化村整体合并到马灵社区,成立了马灵家庭农场,先后投资500余万元,整合承包了两村茶园基地800亩,建茶叶加工厂1个,产加销一体化经营,2021年实现茶叶销售收入120余万元。
  探索创新 提升乡村治理质效
  7月10日至11日,川东北特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以水果产业、乡村旅游为主业的元山镇插旗山村产业大党委第一时间组织起灾后产业自救队伍,招募的党员志愿者们帮助果农疏通排水沟渠,稳固枝条,同时为果农开通爱心助农绿色通道,协助果农通过农村淘宝、易农网等方式进行批发、零售。
  插旗山村是由原石寨村、共和村、佛岩村三村合一组成,发展特色水果产业3000余亩、水产养殖200余亩,投资超过200万元的合作社3个,有旅游景区1个。在村级建制调整后,该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胆探索创新创建产业大党委,提升乡村治理质效。
  “我们推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新型农村社区‘三区共建’,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插旗山村党委书记李劲松介绍,他们实施网格化管理,选优配齐专职便民服务站长,探索记好“一本民情账”、建好“两支轻骑队”、办好“三件便民实事”服务模式,引导党员干部、群团骨干、志愿者向孤寡老人、失能人员、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聚焦,有效解决群众办事路途远、成本高、费时长等难题。
  打造一流服务平台,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软环境”铸就发展“硬实力”
  “我今天早上8:40在网上将资料提交上去,立即就审核通过了;10:20便通知我过来拿营业执照。现在办证简直就是神速啊。”近日,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的平昌市民杜晓华大呼办事效率之快。
  群众感受到办证神速的背后,是平昌县实施的企业设立登记“011”提速工程,“与企业0见面,最多跑1次,最多1个工作日办结”。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通过线上申请的方式,我们都是在4小时内办结的。”平昌县市场监管局局长易荣介绍,“自简易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先照后证等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平昌县市场主体发展迅猛。”
  近年来,平昌县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新举措,着力提升为民办事成效,努力打造一流服务平台,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把“市民之家”建成党委政府为民服务的新名片。
  全面推行“一窗通办”,让办事群众“仅跑一次”。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了政务服务实体大厅一窗通办、一站办结,并设跨省通办、川渝通办窗口。
  开展延时、错时、预约服务,让办事群众随时可办,实现政务服务“不断档”、“不打烊”,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增设“办不成事”受理窗口,让办事群众诉求有地可找。各部门首席代表轮流到“办不成事”受理窗口带班值守,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开通“困难群众”办事绿色通道,让办事群众舒心放心。政务大厅开通老、弱、病、残、孕等困难群众办事“绿色通道”,配备“帮办代办员”。
  实行部门领导进大厅值班工作制度,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通过现场“办”、现场“研”、现场“查”、现场“改”四举措,做到优化关键程序、解决关键问题、推进关键改革、实现关键突破,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和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实现从多个部门窗口“最多跑一次”到“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的转变。
  设置企业“一站式”服务窗口,主动深入企业提供行政审批帮办、代办、领办“一站式”、全流程、保姆式贴心服务。截至三季度,共走访企业42家,帮办代办68件,真正实现企业少跑路、不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