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康养产业念好“三字经”

发布日期:2016-04-21 18:13浏览击量:

 我市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森林覆盖率57.4%,森林康养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禀赋,抓住发展康养产业这一主轴,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领、多元投入,念好谋、实、特“三字经”,以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打造特色康养名片与品牌。

规划先行

在“谋”字上做文章

我市始终把养老服务业放在民生优先发展的地位,按照“9073”养老服务格局,以《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巴中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依据,充分利用市域“高度、温度、湿度、绿化度、洁净度、负氧度、精气度、优产度”最佳养生指标,精心编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挥森林本底、核心景区和养老项目三元联动机制,抱团发展森林康养、温泉疗养、禅修静养、生态农养、山水游养等康养产业,积极构建巴中“一中心、一环线、五示范、九板块”的养老产业发展格局,纵深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努力把巴中打造成为川东北、秦巴地区,甚至中西部地区的森林康养目的地。

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105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21个、农村幸福院334个、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15个,有养老床位1.6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近30张。

政策支撑

在“实”字上下功夫

我市坚持从制度层面完善养老服务产业政策措施,在资本、场地、人员等方面降低门槛、简化手续,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市场。一是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类布局、分步实施”的总体原则,规划布局供养型、康养型、医养型等多种业态,实现养老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二是制定执行运营补贴标准: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年平均实际入住床位数每床每年1000元、城市(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每年2万元(1万元)

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的无缝衔接,全面开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将健康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支持医疗机构增设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二级以上医院都要开设老年病科。全市已建成“医养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5家,有养老床位1550张,各县()“医养型”养老机构全覆盖。到2020年,健康养老服务将覆盖全市所有居家老年人。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政府财政资金达2亿元,吸引森林康养、医养融合、度假养生、生态农养等养老服务领域社会资本近10亿元,挖掘森林康养文化,开发康养精品项目,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森林步道、养生温泉、有机食品等康养链,为社会养老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需求牵引

在“特”字上求发展

在康养产业空间布局中,我市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撑、高端有市场”的原则,支持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等模式建设发展康养机构,产业模式百花齐放。借鉴推广全省十大“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品牌形象,着力打造高端养老服务项目,积极建设通江空山天盆、平昌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江光雾桃园等一批具有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功能的森林康养基地,拓展异地高端养老市场。依托通江唱歌石林“四川康养村落”殊荣,大力发展“知青抱团养老”项目,每年成功吸引重庆、成都等地数千名知青返乡休闲度假,自发抱团生活,塑造互帮互助、助人自助的养老共同体。

依托“巴山新居”规划建设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于一体的综合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按照“集体所有、互助管理、协会服务”的理念,采取免费集中入住或公益性低收费长租、短租的形式,推行“乡居互助养老”模式,营造“养老不出村、幸福又开心”的良好氛围。依托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保健等养老服务,实现养老不离家,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