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留住历史记忆

发布日期:2019-05-18 11:35文章来源:巴中市政府网浏览击量:

——我市推动立法保护6915株古树名木      

千百年的风雨刻进年轮,历史的烟云在树冠缭绕,古树名木,粗壮挺拔、盘枝虬曲、亭亭如盖,每一株都以一种独特的姿态矗立着、静默着,吸引人们走近、仰望、合抱、追溯来历,而斑驳的树干上趴着的青苔、缠绕的藤蔓,仿佛在追忆、在述说。   

截至2018年12月,我市共调查登记并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6915株。   

5月15日,记者到市林业局,了解我市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    

调查登记   

全市古树名木共6915株   

要看古树,不必远寻,巴城就有两株黄葛树,位于原巴中县委招待所大礼堂前魁星阁旁,树高30米、胸径2米。据传,这两株黄葛树是修建魁星阁时所栽,而魁星阁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记者看到,两株树主杆粗壮、树冠整齐、枝叶繁茂,是市民夏季乘凉的好地方。树干上还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古树名木保护,防火、防雷”。   

何为古树名木?古树不一定是名木,名木也不一定是古树。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可称为名木。   

按照古树名木等级划分,全市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有1264株,树龄在300—499年的二级古树有1478株,树龄在100—299年的三级古树有4173株。从分布情况来看,古树名木在全市城区和农村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农村。按照区县来分,巴州区382株、恩阳区857株、通江县1192株、南江县2551株、平昌县1933株。我市古树多以松、柏、银杏、黄葛树等树种为主,还有檀香木、楠木、黄连木等珍稀树种。   

古树的长成需要百年时间,名木的生态资源价值和历史人文意义弥足珍贵,一旦破坏难以修复。因此,保护好这些数量有限的古树名木尤为重要。   

为全面系统地查清全市古树名木的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2016年—2018年我市林业系统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古树名木调查工作,对调查确认的6915株古树名木设置保护标志牌、建立健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全部纳入全国古树名木信息系统管理,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

保护古树,日常管护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市各区县林业部门认真履行管护责任,定期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存入古树名木保护档案,有针对性地制订保护措施,采取设围栏保护、堵洞、修补、支撑、安装避雷装置等保护措施。   

此外,市林业局依托网站、微信、电视、标语等方式宣传古树名木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进一步增强全民保护意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开展古树名木主题公园试点建设,目前已建成通江县空山镇待皇树主题公园。   

“古树名木树龄较大,有的难免枯死,经地方林业部门鉴定后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才能伐除,还有价值的树木也可以支撑保留。目前,我市还没有发现乱砍滥伐破坏古树名木的现象。原生长地发生改变不适宜古树名木继续生长,可能导致古树名木死亡的;古树名木的生长可能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且无法采取防护措施消除隐患的;因国家和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让古树名木或者进行有效保护的,才能依法依程序申请移植古树名木。”市林业局造林科副科长汪巍告诉记者。   

引人入胜   

历史故事流传至今   

要看到更多更好的古树名木,就要远离城市,到深山老林中去找,那里生态环境良好,几乎没有人为破坏,古树名木得以保存、生长,有的历经千百年依然枝繁叶茂,背后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通江县空山镇五福村待皇坝有一棵待皇树,俗称泡花树,胸径3米多、树高18米,树冠东西长35米左右,需要四五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相传,不知在哪个朝代,当地长出一棵奇特的树,人们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树,便折了一根枝条带到皇宫,希望皇帝能答复树名,但是把皇帝也难倒了,一直没有取出名字来,后因朝代更替而没有了下文,所以老百姓就叫它待皇树。当地村民认为待皇树能保佑人畜平安、风调雨顺,对其爱护有佳,从来没人在树下砍柴放牧。   

通江县胜利乡大营村三社有三株银杏树,树龄均约1200年,平均胸围8.8米,其中一株树干中空,里面空间很大,可以放进一张桌子,四面坐人,旁边还可以站人。   

平昌县北山寺有一棵菩提树,是清道光年间(1821—1850)雷自然和尚筹建北山寺时栽植。1933年10月,徐向前总指挥在此设立指挥部,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制定、指挥“宣达”战役和反“六路围剿”战役,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期间他曾为这棵菩提树亲手培土。   

金丝楠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有一棵金丝楠木,树高约50米、胸径1.8米,树龄850年,是目前巴蜀大地已知存活的最大的一棵楠木树,被称为“楠木树王”。   

除了孤立的古树,我市还有聚落成群的古树,规模十分壮观。南江皇柏林逶迤蜿蜒、势若长龙,是我国三大成片古柏林之一,其中有一棵“皇柏王”,胸径1.3米、胸围4米、高50余米。树下风化的石碑上记载着一个故事,相传当年唐章怀太子李贤被贬巴州途中,饥寒交迫,倚树歇息,昏昏欲睡。柏神显灵化为老者,扯下衣襟为太子生火取暖。太子一梦醒来,见身边一堆篝火,旁边放着山珍,回首见原所依之树通直参天,新剥下一块树皮,便明白是此树所为。太子甚感其恩说:“此乃森林之王,统领天下群柏,世人伤伐必治其罪也。”   

我市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可能还有很多古树名木藏在深山,等待人们去探寻。而古树名木的价值,不仅在于经过百年才能长成,也在于作为良好的森林资源,更在于承载着一方水土孕育出的历史和人文。   

推动立法   

保护工作进入法制轨道   

近年来,市林业局在古树名木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古树已经腐朽干枯、主须根裸露、主干倾斜,不仅树木的生命力极弱,且已成为安全隐患;个别地方古树名木生长位置险要,无法挂牌保护。   

针对这些问题,市林业局将在2017年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全面查清古树名木情况,按株(群)建立古树名木调查记录、基本信息等材料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纳入档案管理;及时排查树体倾倒、腐朽、枯枝、病虫害等问题,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救治,对濒危及衰弱的古树名木及时实施抢救、复壮;加强古树名木生长监测、抢救复壮技术、育种扩繁、价值评估、文化推广等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培训,建立全市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争取将我市纳入国、省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试点;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挖掘古树名木文化内涵,搜集整理古树名木相关传说、典故等历史文化资料,力促古树名木文化价值广泛传递、传承。   

目前,四川省层面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古树名木保护法律规范,为推动相关立法,今年来市林业局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立法开展了调研,并与省林草局有关处室交换了意见。4月2日,省林草局牵头起草了《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代拟稿),征求各市州和区县林业部门意见,今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将进入法制化轨道。   

“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管理责任,努力提高社会保护意识,为‘山水画廊·秀美巴中’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态基础。”汪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