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类二等奖:乡村振兴忙 “驻”村更“助”村

发布日期:2022-08-29 18:03文章来源:巴中市委组织部浏览击量:

没有一种辉煌,能如此持久;没有一种收获,能如此丰厚。春华秋实,岁月竟变得如此深刻动人,如此意味深长。

乡村振兴,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词汇,体现了“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6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有幸担任普济宫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投身于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事业。由此,我在普济宫村的绿水红花、青山黛瓦间奔跑不止步,以“己身为笔”奋力书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第一次走进这里,格桑花肆意地摇曳在盛夏的时光里,原来,岁月静好,也可以在一个远离繁华的村落里华丽呈现。前行在宽阔的道路上,我对普济宫村民的幸福既感同又身受。一座座洋房、一片片产业,以道路为叶脉穿插于青山绿水之间,此情此景,我不由得生出远方游子回到母亲怀抱的亲切之感。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普济宫是我“未完待续”的青春里最美的注脚。

有个干女儿,不知当认不当认。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爷爷奶奶带着孙女生活,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上了舒适安全的新居。因为次次去都给小姑娘带些时兴物件,因为经常给她补习功课,因为时时关心她的饮食起居,从小没了母亲的她,误把这点滴关怀当成母爱。阿姨买了一大堆东西非要去我家结亲戚,还装了一大包鸡蛋让我带走,硬拉着我的手说道“如果你不答应认我孙女为干女儿,我就不要你走”。我是深深喜爱这个小女孩的,可是,我想说“阿姨啊,势单力薄的我,又该如何承担一个母亲的厚重”。

有袋南瓜籽,不知当收不当收。自从认识了这位90多岁的老奶奶,那尘封已久的自己与奶奶的记忆便被打开,她是那么瘦弱,却又那么慈祥。第一次进奶奶的家门,奶奶好兴奋,紧紧牵着我的手,带我一间一间参观她的新房。奶奶一直说“闺女啊,你看,国家政策好啊,没想到我这样孤苦无依的老人也能住上砖房,感谢党和政府”。奶奶如此高兴,几乎在用小孩儿般欢呼雀跃的方式来表达她对党和政府的感谢。同事在催促着我离开,奶奶眼角的泪光却怎么也遮不住,物质的援助可以来自四面八方,情感的交流却是日益匮乏。她知道我要走,她知道不能留住我,她打开房里仅有的老式柜子,把一袋珍藏了一整个夏天的南瓜籽强行塞给我,阳光的香味扑面而来,老奶奶带给了我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难以忘怀的感动。可是,连柴米油盐都要节省的奶奶啊,您让我如何能伸手。

有个可怜人,不知当恨不当恨。快70岁的大叔,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老伴儿得一会儿在地里侍弄庄稼,一会儿在家里忙着伺候。最让我气闷的就是他那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秉性,总想占政策的便宜,活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小市民”。年轻时总是不缺精力,每次下户,我总第一个去他家,给他洗脸洗脚、擦鼻涕、聊家长里短,经过半年多的相处,他对我日益认可,也渐渐明白致富不是驻村干部单方面的责任,靠索取物质上的小恩小惠也不能真正富裕。终于有一天,大叔对我说“小侯,我不想再跟邻居、干部僵持了,享受了这么多好政策,我已经很知足了,我要和老伴儿一起,好好生活”。大叔,我不辛苦,正如你不可恨,我们都在为建设美丽普济而不断“反求诸己”。

春秋四度,白驹过隙。回顾一年来在普济宫的工作和成长,我内心温暖满满。我深切感受到,这份温暖源自于“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无限幸运,是百年大党、伟大祖国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美满生活,没有理由不铭记、不奉献,我将铁心跟随、九死不悔,矢志在党的感召下努力续写更多“普济宫的故事”。这份温暖源自于“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的无限憧憬,是这方水土养育了我、成就了我,立足“十四五”,市委鲜明提出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作为一名巴山儿女,没有理由不参与、不担当,上下一心、苦干实干,必将谱写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新篇章。这份温暖源自于“一日普济人,一生普济情”的无限自豪,感恩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厚爱,感恩派驻单位的支持信任,感恩普济宫村的接纳包容,这一切让我一生无比眷念、无比深爱,这里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已镌刻在我心上。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广大青年的振兴,也是我自身的振兴。我虽平凡,但不甘平庸,在“产业新村·幸福普济”这块热土上已经扎下了我的根系,在这里我会像颗茁壮成长的小树一样“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更有理由相信,未来这条路我会与普济宫村共进退、共奋进、共成长,继续写好乡村振兴“后半篇文章”。

你瞧,又是一年盛夏,格桑花开,一路芬芳......

(作者: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