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工动态 > 基层动态

党建引领 组团发展 整镇提升
平昌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连续两年实现翻番

发布日期:2023-12-28 16:44文章来源:巴中日报浏览击量: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平昌县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组团发展·整镇提升”模式,通过整合资源、集成政策、汇聚力量,扎实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4500万元、村均超12万元,连续2年实现总收入翻番。今年新增超100万元村5个、超50万元村23个,5万元以下村全部“消薄清零”。
  突出党建引领变“各自为战”为“联合作战”
  “县委书记带头引领、主动破题,为我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今年全镇集体经济总收入有望突破80万元。”平昌县大寨镇党委书记张海钦介绍。
  党建工作如何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昌实施由党委(党组)书记领衔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去年以来,县委书记接续领办“组团发展·整镇提升”,示范带动31个镇(街道)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立为“书记项目”。
  在此基础上,按照立项申报、推进实施、验收推广“三步法”,项目化管理、高标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一村一牵头领导、一攻坚专班、一发展规划、一制度措施“4个一”工作推进机制,选派组织、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业务骨干“联片包点”,形成“组织部门主导、农业部门主推、镇(街道)主抓、村(社区)主办”工作格局。
  突出严督实考,建立“双月问效、年终交账”考评机制,县委组织部每两月随机抽取20%村(社区)督导问效,每季度分片区开展集体经济“现场赛马”活动,每半年召开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流动现场会,以考促干、以考促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我们严格落实班子成员包村联系机制,书记、镇长带头联系发展任务最重的福申社区、大寨社区,确保领导到位、协调有力、推进有方。”张海钦介绍,大寨镇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实行量化考核,既考核基础任务,又考核增量指标,既奖励集体经济增幅大、机制好、可持续的村(社区),又奖励有勇有谋、敢闯敢干、示范引领的带头人。
  平昌县委组织部相关人员介绍,通过“书记项目”发展村级壮大集体经济,能有效激发党建引领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变“各自为战”为“联合作战”,形成各方联动、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突出组团发展变“同质竞争”为“合作共赢”
  一村强不算强,村村强才算强。
  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资源零散、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等现实困境,平昌县创新“组团发展·整镇提升”模式,按照“村村组团”发展共促、“村企组团”合作共赢、“村民组团”利益共享思路,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换挡提速、提质增效。
  各村之间情况不同,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从而达到共同富裕?
  记者注意到,许多村打破了行政壁垒和村域界限,统筹政策、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集聚资源、资金、资产等发展要素,建立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集约化、差异化、高效能、整体性发展。
  例如,在灵山镇,今年按照“集中项目、组团发展、集聚生效”的思路,创新推动基础较为薄弱的天花、朝阳、凉亭、金星4个村“飞地组团”,整合发展要素,联建联养肉牛150头,联管提质青花椒产业园400亩、双竹产业园100亩、脆李300亩,联动联育蚕桑园150亩、金线莲50亩,预计4个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超10万元。“抱团就是为了整合资源,实现规模效应。”平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集体经济抱团发展,以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单产和品质,还能扩大品牌效应、市场份额。目前,全县建立各类村级组团76个,规模发展优质粮油、青花椒、茶叶等特色产业30余万亩。
  突出配套保障变“人找资源”为“资源找人”
  眼下正是萝卜丰收的季节。在土兴镇龙池村蔬菜基地,绿油油的萝卜叶一眼望不到边,村党支部书记王育林正组织群众将收集好的萝卜搬运到货车上,随后将集中运往城区的麦金地中央厨房。王育林说:“今年村里的蔬菜全部实行订单化,村集体承担市场对接和货源组织工作,有专人跑市场、找销路,村民只管放心大胆地种。”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平昌深入实施“巴山头雁培育行动”,选优育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全面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与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一肩挑”,选聘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专人专职跑市场、找销路、增效益,实现专人专职抓村集体经济。支持党员群众通过“以工入股”加强产业后期管护,动员乡贤能人提供市场、资金等支持,汇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在政策保障上,该县出台《平昌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措施》,明确“安排不少于5%的村庄规划建设用地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等”“优先选择村集体实施100万元以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具体政策,投入各级各类涉农资金5.03亿元,每年培育超50万元集体经济强村10个以上。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全面推行党组织“牵线”、银行“搭台”、集体“领跑”、党员群众“唱戏”的“巴山红色贷”金融项目,累计为集体经济组织、党员群众授信10.4亿元,发放贷款6.1亿元,助力解决创业“第一桶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