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工作

筑巢引凤 智汇巴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巴中市人才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2-10-14 09:59文章来源:巴中日报浏览击量: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巴中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实施“巴山优才计划”“百千万引才工程”,为加快“三市两地一枢纽”建设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十年来,“人才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人才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全市人才事业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
  坚持党管人才
  提升事业凝聚力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巴中市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的首要位置来谋划推动。
  隆重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确立未来人才工作由重引进转向引留并重、为我所有转向为我所用、招引个体转向招引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面向党政机关转向面向重点专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四个转向”总体思路。出台《巴中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及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晰未来五年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重点任务,确立“5311”聚才目标。
  升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月调度、季通报、半年总结、年终述职”运行机制,推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市县(区)联动述职等机制,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出席各类人才座谈交流、评选表扬、走访慰问等活动,示范带动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管人才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引导广大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深怀爱国之心、深耕革命老区,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职责。
  坚持政策为先
  提高区域竞争力

  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政策和环境的竞争。十八大以来,我市紧扣人才发展核心环节,把人才政策创新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站在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宏观视野来思考筹划人才发展政策,对标发达地区创新人才吸引、使用、评价、激励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人才政策服务产业发展、民生发展的实效性、针对性,构建起全方位支持人才创业、鼓励人才创新政策体系,切实把巴中打造成人才实现梦想的创业热土、发展沃土。
  2015年,出台《巴中市引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激励暂行办法》,建立起引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激励政策体系。
  2017年,出台《关于实施“巴山优才计划”的意见》,科学设置“十三五”时期人才工作重点任务、重大部署,紧紧围绕实施人才发展“五大工程”“七项改革”,推进63项重点任务落实。
  2021年,出台《关于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的通知》,紧扣“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大幅提高人才政策待遇,将正、副高级职称人才,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安家补助分别提高到25万元、15万元、20万元、10万元,最高增幅达102%。
  2022年,出台《巴中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服务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发展暂行办法》,聚焦“1+3”主导产业发展,采取“岗编适度分离”方式,引导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集聚。
  创新引才模式
  开辟人才引进快车道

  奔赴知名高校专项引才,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人才,端口前移引进人才,推行柔性引才模式,实施乡情聚才行动……在不见硝烟的“引才大战”中,巴中市委市政府创新多种引才模式礼遇人才,各类优秀人才由四面八方向着革命老区奔赴而来。
  2015年,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拿出58个岗位,参与省委组织部赴国内知名高校公开引进人才活动,开启知名高校引才之旅。
  2018年,启动首届“智汇巴中·才领未来”赴“成渝西”高校专项自主引才活动,签订意向协议558人,是2017年的6倍以上;正式聘用137人,是2017年赴高校引才聘用人数的7倍以上,刷新历史纪录。
  2021年,第四届“智汇巴中·才领未来”赴高校专项引才活动,再次刷新巴中人才引进历史记录。求职人数突破万人大关,意向协议书签约人数突破2000人,报考企业的优秀人才也出现大幅度增长,线上接受投递简历超过2000份,涨幅达300%。
  着重培育培养
  锻造人才兴巴主力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重要指示,在引才同时着力抓好本土人才培育,从根本上提升人才竞争力。
  2012年,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启动首批高层次人才评选认定,遴选全市各行业系统高层次人才105名。
  2016年,全市拓展“人才+项目”教育培训、“六位一体”递进培养、“三个一线”实践历练三个育才路径,遴选培育优秀干部人才244名、“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48名、优秀企业家37名、创新型企业家64名,本地人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2017年,成立了“巴中村政学院”,常态化举办村级后备干部人才专修班,培训引进人才800余名、专技人才5000余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8700余人次,储备乡土人才1.8万余名。依托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支持2027名村干部提升学历。
  2022年,升格“巴山优才培育计划”为市委评选表扬项目,新增巴山名导、巴山名厨、巴山工匠等评选项目,对杰出人才、领军人才资金资助分别提高到20万元、6万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270%、66%,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给予500万元资助。
  激发内生动力
  搭建人才成长大平台

  “要突破身份界限、体制界限、地域界限,让人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有序流动。”市委书记何平的郑重表态,奏响了各类人才在巴中这片红色土地上尽情释放创新智慧和创业激情的“冲锋号”。
  创新出台引进人才“特设岗位”管理办法,突破用人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限制,103名引进人才通过“特设岗位”聘用到新岗位。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469人成为“双技”人才。
  2021年,市委召开表彰大会表扬优秀引进人才。4年来,已累计表扬优秀引进人才50名,并对符合条件的全部提拔重用。
  启动“三线墩苗育才计划”,244名干部人才上派下挂实践锻炼,50名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和县(区)部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互派任职。
  启动实施“筑梦乡村·奋斗有我”人才下乡万里行活动,从2022年起,每年选派100名以上专家人才在春耕、夏种、秋收等农忙时节,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首批选派112名专家人才组建16支服务团,结对帮带“土专家”“田秀才”235名,既让专家人才在基层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又帮助基层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农技队伍。
  强化服务保障
  营造近悦远来好生态

  引进人才十分重要,留住人才也很关键。从注重细节到便捷举措,从提高服务水平到提升宜居程度,从吸引人才上“快人一步”到礼遇人才上“超常力度”,我市为留住人才,坚持在“留”上出实招、优服务、解难题。
  市县(区)新成立(改组)人才服务(发展)中心,重点用人单位配备人才服务专员,构建起“1+6+N”人才服务体系,集中受理高层次人才服务事项,定期收集人才个性化需求,建立人才专项服务台账,定期销号、限时办结,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
  率先在全省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青年人才卡”,提供衣食住行等20余项服务。为63名专家人才发放“巴山优才卡”,提供政务、金融、科研等8项政策支持;高标准建设党政人才公寓414套、产业人才公寓772套,配套建设健身房、人才书吧等设施,已有323名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拎包入住。出台住房公积金新政,优秀人才不受缴存年限和余额限制,最高可贷60万元。
  成立市人才协会,建立涵盖专家学者、引进人才、选调生、民营企业家等人才的会员库,定期举办交友联谊、游泳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人才业余生活。
  重才、引才、聚才、爱才……在“人才强市”战略推动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各类人才争当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奋斗者、奉献者,以热爱和奉献书写“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大美情怀,把智慧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贡献力量。